沂水县纪委紧紧围绕纪律作风整顿重点任务,通过抓实三项机制,做好三个保障,利用三种方式,保证三个及时,严查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散漫问题,推动纪律作风整顿察访工作上水平。
抓实部署、调度、考核三项机制,确保推进有力。一是严格组织部署。全县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会议后,县纪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制定《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监督执纪问责重点。召开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会议,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员察访和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全面安排。召开全县乡镇纪委书记座谈会,纪委监委全体人员参加,重点对察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贯穿整顿活动始终。二是精准调度分析。先后三次召开纪律作风整顿执纪问责组工作会议,分析调度察访工作,对察访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进行分析研判,为下步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指明方向。建立察访工作周调度制度,每周对各察访组和乡镇自查等情况进行调度,一周一统计,一周一排名,并在乡镇纪委书记座谈会上对工作靠前和落后的乡镇分别给予表扬和批评,强化激励督促。三是强化考核运用。将各乡镇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察访工作开展情况,纳入2018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和乡镇纪检业务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年底给予表彰奖励。
做好人员、设备、制度三个保障,完善配套建设。一是实行全员察访。县纪委从委机关部室抽调24人,组成6个察访组,将所有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划分成六个区域范围,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进行高密度察访,确保全覆盖。二是配齐设备。县里安排专项工作经费,新购置8部高科技察访设备。及时组织察访组开展专项培训,做到熟练使用,掌握取证技术。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察访工作方案》、《察访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察访工作流程制度,严肃察访工作纪律。根据各单位日常咨询比较多的问题,整理形成了《党风政风监督业务17问17答》,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培训,针对具体问题解疑释惑,使察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巡回、自查、交叉三种方式,构建全方位察访格局。一是组织开展全县巡回察访。县纪委从机关有关部室抽调骨干力量,坚持察访人员、察访时间、察访区域“三个不固定”,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开展巡回察访。截至目前巡回察访60次,发现线索38条。二是督促开展乡镇自查。县纪委督促各乡镇(街道)纪(工)委自行组织察访,要求在辖区范围内认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处置。截至目前各乡镇共组织察访96次,发现线索76条。三是扎实开展交叉互访。县纪委抽调各乡镇纪委工作人员组成察访组,统一组织随机开展交叉互访。同时乡镇之间开展自行协商互访,增强察访灵活性。通过组织乡镇之间异地交叉察访,破解“熟人”社会察访难以形成线索的问题,增强察访时效。截至目前交叉互访38 次,发现线索39条。
保证上报、核查、通报三个及时,形成高压震慑。一是及时上报问题线索。各察访组发现的问题线索,当天报送县纪委。由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汇总整理后,于第二天上午10时前转交有关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或乡镇纪委调查核实,确保问题线索交接及时,并严格落实保密纪律。二是及时调查核实。各核查单位对问题线索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在线索交接后第二天下午5时前上报,确保问题线索调查及时、处理到位。截至目前共核查问题线索143条,调查属实105条,处理有关人员128人,由县纪委给予政务处分7人,由有关责任单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22人、批评教育14人、责令作出检查25人、通报批评52、诫勉谈话8人。其中处理直接当事人101人,问责有关领导干部27人。三是及时通报曝光。县纪委充分发挥通报曝光利器作用,通过县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县纪委专题通报文件形式,先后3次对17起典型问题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下发至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廉政沂水”官方微信平台、沂水县纪委网站进行曝光,发挥网络教育阵地作用,达到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