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诸葛镇葛庄村
葛庄村位于沂水县诸葛镇南部10公里处,总面积1541亩,181户、489口人,村“两委”4人、党员26名。近年来,葛庄村作为全县清廉村居建设的示范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培育“红色润心、白色起底、绿色提质、蓝色赋能、黑色亮剑”的五彩“廉动能”,助力村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在2024年临沂市乡村振兴观摩中,葛庄村作为沂水县三个观摩点之一入选全市“十大好项目”,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临沂市红色堡垒村、临沂市水利风情村、临沂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红色润心,以传承赓续“基因”。葛庄村是沂蒙地革命根据地著名的“红色堡垒村”,曾支援打响过被誉为“小平型关战役”的葛庄伏击战,歼灭日军300余人、伪军1000余人;为响应党和国家修建跋山水库号召,葛庄村民顾全大局、抛家舍业,2500余人无条件搬迁外地,仅有不到600口人就近安置,贡献土地2000余亩,是践行沂蒙精神生动实践。葛庄村明确“传承红色血脉、建设清廉村居”思路,以整村为单位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建成葛庄伏击战陈列馆、水利移民展馆、红色文化一条街、“沂蒙精神”广场以及清廉文化走廊各1处,常态化开展红色廉洁教育,用红色文化浸润村“两委”及党员群众的“廉心”。
白色起底,以制度牢筑“根基”。用制度管人管事,收紧廉洁“紧箍咒”,构建管事、用权、为民服务的“清白”账单。加强村“两委”班子廉政建设,建立村干部基本情况、廉政承诺等廉洁档案,督促村“两委”廉洁履职。以规范小微权力为切入点,将清廉建设、廉政监督纳入《葛庄村规民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码上服务”,实现三务“云公开”、事务“云处理”、群众“云监督”,实行村纪检委员、廉政信息员“双员”监督,制定明责清单、负面清单和月度清单“三张监督清单”,实施以来累计报送问题信息22条,提出整改意见19条。
绿色提质,以监督全程“护航”。以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片区建设、“百千工程”为抓手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居,推进项目全过程“绿灯护航行动”,成立“支部书记+村纪检委员、廉政信息员、老党员、村民代表”的“1+4”廉洁施工监督队,在确保资金项目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懂政策、会设计、能施工、接地气的“土专家”队伍,就地取材、精打细算,实现“用1块钱的资金,干2块钱的工程,撬动3块钱的投入,达到10块钱的效果”。高标准完成道路沥青罩面3公里、绿化1500平、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建设口袋公园3处,建成幸福食堂1家。
蓝色赋能,以产业激活“引擎”。在清廉村居建设基础上,依托毗邻跋山水库、依山傍水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观光融合发展,激活推动清廉乡村振兴的“蓝色经济”。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建成“依水居”民宿独立套院5个、房间20个,翻建传统民宿8处、改造民宿6处,规划户外露营地,设置帐篷、烧烤、音乐会、滑草、戏水等功能区,建设陨石科普广场、休闲亲水区、街角咖啡屋、记忆小酒馆、爱心小菜园等,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形成农家乐、煎饼加工、陶器制作、扫帚编制等经营业态,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增收。
黑色亮剑,以敬畏长鸣“警钟”。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党员作风警示教育,开展“葛庄青廉说”“警示案例学习”等教育活动,组织村内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由支部书记、镇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定期以案释法讲解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案例,长鸣警钟提醒村“两委”干部、党员保持廉洁自律的清醒头脑。注重村风、家风传承,将清廉文化、孝善文化融入村风、家风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沂蒙精神”广场建设廉洁文化长廊、清廉文化室,把清廉思想、清廉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乡风文明注入更多的“清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