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家风建设廉洁家庭
沂水县道托镇前官庄村党支部书记 张在明
家风优则作风优,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是家庭或家族所秉承的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我的父亲是一名94岁的建国前老党员,他在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同时,对于我们子女更是身行一例、言传身教,树立了质朴敦厚、忠爱仁义的良好家风。
家父张希文,1928年2月生,道托镇前官庄村人,1945年10月参军入伍,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济南战役、莱芜战役、淄川战役等伟大战役,在战场英勇负伤却从未言退,后父亲因伤在组织要求下于1954年6月退伍回乡,在村内担担任二十余年会计、副书记、调解委员职务,不能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父亲选择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点事。
任村会计,他严谨负责,处处为村民、为集体着想,从未贪图村里的一毫一厘,处理账务井井有条、百姓放心;任调解委员,他不偏不倚,刚正不阿,甚至不惜生命危险舍己救人,1960年冬,我村两户村民因事产生较大冲突,父亲作为调解委员第一时间赶去现场,期间一当事村民突然跳井,面对冰冷的水井父亲没有半点思索,立即跳入冰冷的水井将村民安全救出,最后通过父亲的耐心调解,两村民化解矛盾、冰释前嫌。作为村干部,父亲不想自己得失,只记困难百姓:深知菜农不易,买菜便从不要菜农找钱;遇来村乞讨者会热情的邀其到家中留宿;了解四邻吃食短缺就把自家打的油分瓶发给乡亲们……这都是父亲身上的一幅幅简单平常的掠影。
父亲从来都是以军人的正气影响着一家人,也经常给我们兄弟姐妹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教我们要常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用自己敦厚言行教育和影响着子孙后代。我深受父亲的熏陶,也踏上父亲的步伐参军卫国,退伍后我也将父亲的教导践行于为百姓发光发热中来,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已担任二十余年村支部书记,老爷子一直时常提醒我:要清正廉洁,清清白白,为民服务;我的儿子同样受到爷爷的影响,也光荣的在部队服役近十年,现已退伍回到本地,也在从事基层乡镇工作,我们家算是真真正正的红三代家庭。
今年,疫情突然反扑,抗击疫情工作形势严峻。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父亲作为老党员,不顾年事已高,向我们提出要为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的期望,还惦记着给集体捐钱捐物,村民听闻后都被父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本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的兄弟姊妹三个,都在村里做起了志愿者工作,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我同样怀揣着老父亲的期待,带领全村严格落实镇党委政府的防疫部署,冲锋一线,奉献一线,昼夜坚守抗疫一线,想切实保障好村民们的健康安全,保障好大家伙的生产生活。
我希望,党员干部都能以父亲为榜样,建立良好家风,时刻保持政治高度,想问题、看问题、办事情能做到不为一己私利所缠绕,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党员、好干部,真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气的好榜样和导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