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顾大家清廉为民的女支书
----沂城街道西朱家庄村支部书记刘文玲
在沂城街道西朱家庄村有一个二十多年“工龄”的女支书,村里的老少爷们为她起了个外号“黑脸书记”。之所以这么称呼她,是因为她办事公道、铁面无私,作风就像是黑脸包公。
她就是远近闻名的女支书刘文玲,1962年10月出生,1998年7月,面对穷得叮当响的家乡和父老乡亲,时年36岁的刘文玲怀着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挑起了西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当起了月报酬仅有280元的村“官”。一晃二十年的光阴,刘文玲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尽职尽责,自强不息,使西朱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强村梦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务工作者的坚定信念。2019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余元,昔日的“贫穷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流村”、“富裕村”、“文明村”。刘文玲先后被授予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女村官”、“省科技致富女能手”、“省三八红旗手”、市县“劳动模范”、“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临沂市“新沂蒙·新红嫂”十佳女村官、“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文化共享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等10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女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帜!
“大家好了,我心里才踏实”
刘文玲担任村干部二十多年,她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舍小家顾大家,从不沾集体一分钱的便宜。她关爱村里的孤寡老幼如同自己的亲人。每年重大节日她都带着村干部走到孤寡老人的家中,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在她的提议下,该村专门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制定了关爱政策,每年春节、仲秋节分两次给每位老人送上100元钱加上一袋米或一袋面。该村70多岁的周宝轩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多年,2009年2月份老人突然身患重病不省人事,刘文玲知道后,立即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并请人24小时进行陪护,老人出院后,她还安排专人全天进行照顾,一切费用全部都由村集体负担,群众都称赞说:“如果不是刘文玲,老周早就去世了”。家庭中,每逢村里有事,家里一天都见不到我的人影,两个孩子更是根本顾不上,遇到修路架桥、园区建设、市场建设等重大工程,我更得紧盯紧,每天天不亮就靠在工地上,晚上直到工人们收了工才回家。20多年来,刘文玲为西朱家庄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里,女儿上初中时,到了冬天没有棉裤穿,只能天一冷就加条单裤,到了最冷的时候孩子竟然套了9条裤子。而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是这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而那时,刘文玲正在工地上忙着文诚市场的建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关照孩子。也就是那一年,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摔倒住了院。市场建设正在节骨眼上,刘文玲一心扑在岗位上,每天也只能在晚上的时候才能赶到医院看看母亲。不久,母亲去世了,母亲临终未能尽孝床前,也成了刘文玲心里一辈子的痛。这些,都只是刘文玲这20年来很微小的一部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打响,刘文玲更是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保证社区内农贸、水果批发2大市场正常经营,她自掏腰包除夕夜便联系省派沂水乡村振兴服务队在省城帮助采购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控短缺物资,抽调党员干部组建先锋队加强市场值班管理,及时建立疫情防控检查站,狠抓进出市场人员和车辆体温检测和消毒2大环节,逐个电话联系果蔬运输车主、市场经营户,指导他们做好疫情防控,动员他们按时开门营业,尽全力保障县城周边群众“菜篮子”供应。
“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种红薯”
刘文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带领全村经济谋发展的同时,想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要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她组织投资500万元建成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大厅;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9幢适龄青年楼,安置适龄青年及住房困难户160户;投资200多万元,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建设垃圾中转站,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刘文玲最大的心愿就是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早在2011年,村里一个老人得了重症,昂贵的治疗费很快掏空了家底。她跟村两委会商后,成立了大病救助基金,专门救助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的村民,有效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问题。2019年社区为居民发放各种福利补贴近400百万元。一件件实事、好事,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西朱家庄社区没有发生一例信访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例刑事治安案件,培树了淳朴、尚善、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干村支书二十多年,亲戚朋友是没沾一点儿光”
刘文玲作为村支部书记,也有不少人找她走后门办私事。一次,一位亲戚找到她,想批一块宅基地,由于不符合条件,刘文玲断然拒绝,说:“家务事可以迁就你,但在公事上我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只要不符合条件,就是我亲爹亲娘也不行。”
刘文玲在抓经济发展过程中,她抢抓机遇,在全县率先启动了旧村棚户区改造,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拆迁补偿,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她根据政策一碗水端平,严格补偿标准,公平公正,不优亲厚友。通过公开公平办事、细致周到工作,该项目实现了进度快、首签率高、群众满意率高的目标。目前469户住户已拆迁,征收土地321亩,已完成安置楼规划、选址,开始场平施工。从那以后,她“黑脸书记”的外号叫得更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