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沂水清风 > 正文

守正为治丨沂水县纪委监委:解码“正”字里的治国之道

来源:沂水县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08-28

《道德经》有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此“正”字,恰如明镜高悬,映照千年治国之大道,亦映出腐败如同潜伏之蚁穴,无声无息间蛀蚀着这堂堂正气的根基。

腐败之为害,首在毁人根本。它如无形之蛀,啮噬为官者的灵魂肌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正”字被私欲扭曲,公器沦为了私囊的钥匙,公理便黯然失色。更有甚者,腐败还如隐形的污浊之流,从根茎处开始瓦解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若居高位者不能自持清正,则百姓眼中,那本应代表秩序与公义的象征便蒙尘模糊。屈原曾悲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于今思之,正是这份清白自守的刚直,恰是维系人间正道的不朽梁柱。

廉洁者,乃天地间一股浩然之气。它如青松挺立于霜雪中,如磐石坚立于激流之上,不单是个人品格的光华,更赋予国家以内在的强韧力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淡泊宁静,正是廉洁赋予心魂的定力与清明目光。有了这内在的澄澈,方能不惑于外物,不惧于威势,如王冕诗中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默默散发天地间最纯正的芬芳。

守正固本,更需精神境界的不断净化与提升。唐太宗以 “水则载舟,亦可覆舟”自警,纳魏徵之谏,开创贞观之治;康熙皇帝悬“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匾额于养心殿,终成康乾盛世。这些明君贤臣的实践,印证了“政者,正也”的千古真理。文天祥在狱中浩然长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碧血丹心,正是对“正”之信念的极致坚守。如魏徵所言:“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涵养源头之清,端正己身之影,此乃防腐固本的根本大道。

今日之中国,将“正”字融入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打虎拍蝇”的雷霆手段,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制度设计,都是对“正”道的坚守与践行。当每一位公仆都能以“正”立身,每一项政策都能以“正”为本,社会便会充满正气,国家便能长治久安。

“正”字熠熠生辉,是国本之所在,亦是民心之所向。当“正”成为我们血脉深处的烙印与不灭的灯塔,贪腐的阴影便无处容身。唯愿此浩然正气,如日月之光华,亘古照耀在每一寸国土上,守护民族的精神血脉,固守我们共同的生命根基,使那清澈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万古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