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纪委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为新时期各级纪委找准职能定位、更好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也为纪检干部尤其是基层纪检干部自身建设树立了标杆。
毋宁质疑,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力度加大,效果明显,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中央上层正风肃纪、拍虎打蝇持续发力,直派的巡视组轮回巡视,一时间,可以说打的老虎苍蝇无处藏身。然而,在强势推进反腐的过程中,基层纪检组织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和具体化,使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主业不振、力度不大、队伍不强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想满足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期盼,仅靠上层极易出现“上热下冷”用力不均现象,也无法彻底解决微观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仍然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基础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无疑成为当前纪检干部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转职能,突出主业。地方党政的很多工作,往往都会让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名义上是对具体工作的监督,但最后往往落入较为尴尬的境地。比如,参与公考、干部公开选拔、债务化解工作,成为公平公正的一个“招牌”;参与地方拆迁征地丈量、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与纪检工作无关的事务成为某职能部门的“打工仔”;参与招投标等重大事项监督,直接成了相关单位推卸责任的“挡箭牌”。由于大量精力被副业占用,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的认识不到位,荒废主业。正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任务就是要把转职能、突出主业放在首位,认清当前形势,认识自身工作对全局的重要意义,明确职责,明确任务,真正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转方式,加大力度。长期以来,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受同体监督难的限制。对违规违纪现象缺乏“大喝一声”的勇气,对腐败分子缺乏有案必查、一查到底的信心。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这为扭转基层纪检工作现状提供了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实际工作中则更需要基层纪检干部要加快转方式,以高调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碰硬工作的态度,不怕找麻烦,主动寻找案件线索,坚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方能适应群众对反腐的递进式需求。此外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善用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兴网络媒体进行反腐,从中梳理排查有效线索,引导网络反腐,开通专门的举报网站和电子信箱,从群众举报和评议中发现突出问题和重点对象,切实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付腐败问题。
转作风,强素质。纪检监察工作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的工作方法。而事实上许多县乡基层纪检干部组成人员不乏“门外汉”、“杂牌军”。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纪检干部铁军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大力气抓。一是要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的编制配备不足,人员年龄机构老化等问题。把好准入人员关口,采取专业方法对职业匹配度等进行测查,让那些原则性强、作风过硬的干部优先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二是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经常性的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针对当前腐败犯罪具有的新特点,加大对高科技手段和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力度。尤其对案件查办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更要认真地总结整理,以教材形式进行常态化学习、培训和测试。以此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三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按照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对纪检监察干部严要求、严监督、严管理,尤其对违规违纪行为,更要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毫不留情地治理“灯下黑”现象。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经得起考验的纪检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