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如何认清饭局‘红线’,看清饭局‘陷阱’一文,以谁买单、和谁吃、在哪吃“三问”形式,将案例和分析、评论相结合,警示公职人员严格自律,勿入饭局“陷阱”。
在“和谁吃”的问题上,需时刻保持清醒。那种抱着极大目的性的,盯着手中的权力而来的邀请,往往成为日后击垮领导干部的“糖衣炮弹”。有了饭局的牵引,在珍馐美味、推杯换盏中,彼此间的距离被迅速拉近。有了第一顿,便可以有第二顿,以饭局开场,接二连三的各种娱乐消费活动也接踵而至。感情渐渐融洽起来,在殷勤备至的周到服务下,玩得不亦乐乎,为官者感受到权力带来的“尊荣”。如果此时享受于此、沉迷于此,无疑等同于往危险的道路上迈开了步子。其乐融融的表象下,潜藏着拉干部下水的祸心。这样的“友谊”裹胁着利益,夹杂着欲望,为促成权钱交易做足了铺垫。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由饭局而引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官商交往越来越不单纯。领导干部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很多时候,一顿饭局便是其违纪的源头。身陷饭局门,想脱身已经很难了。入迷途而不知返、身处重重险境而不自知的话,等到违纪发展到一定程度变成了违法,抱恨终生,为时已晚。赴宴须三思而后行,让饭局呈现本来的情感交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继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后,再次提出“四有”要求,其中的“心中有戒”,警示党员干部把纪律和规矩放在首位,经常拿着这把“尺子”审视自己,进行自我纠偏。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及时跟进,加大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响警铃”、“扯袖子”,踩住滑向违纪违法道路的“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