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通报曝光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40余名基层领导干部。这也是中纪委首次就环保领域追责领导干部案件进行通报,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释放出了治污先“治官”的强大信号。
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在“千年大计”、“根本大计”面前,个别地方跟中央环保督察玩“躲猫猫”,虚假整改、敷衍塞责,甚至欺上瞒下。群众投诉企业夜间生产排污,就将生产由夜间改为白天,玩起文字游戏;有的地方为解决河道排污口污染物严重超标,采取调水稀释的“妙策”,一时达标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关停污染企业影响地方政绩,就搞“假关”、“暂停”。 以上这些现象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发展理念落后,作风不严不实,表态多、行动少、落实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治污必先“治官”。2017年5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近日,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环境保护领域的慢作为、假整改,无论是源于旧的粗放式发展理念,还是落后的政绩观在作怪,根子都在于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上有“污渍”,政治站位不高,严重偏离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置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民族发展长远利益于不顾,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突出表现,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坚决惩治纠正。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必须强化追责问责,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做到“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就要追责到哪里;哪一级干部出了问题,就要追责到哪一级。要治理环境之污,打赢生态环境治理这场硬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绿水青山,必先祛除领导干部思想之“污”,用新的发展理念武装头脑,以严的工作作风统一行动,形成步调一致的一盘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