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毛主席画像
沂水县纪委监委 王菲
“你把这个毛主席像给我摆在这面正墙上”、“再靠左一点、再 高一点”、“你给我擦的干干净净的再下来”,82 岁头发花白的外婆戴 着老花镜端坐在沙发上,精神矍铄的指挥着我给她挂这幅陪伴她 60 年、随她搬家 8 次的毛主席画像,从乡村到城市、从老宅到新家。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见的最多的就是这幅已经褪色的毛主席 画像,听的最多的也是共产党好的故事。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 不知道什么是崇拜,什么是偶像,只知道喜欢和爱,我喜欢的是爸 爸和妈妈,而外婆喜欢的就是毛主席, 因为在我耳边听到的从来都 是毛主席带领红军打鬼子的故事,还有这幅一直位于家中最显眼位置的毛主席画像。
外婆对毛主席和共产党这份浓厚情谊的由来,缘于她的父亲, 外婆的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党员、老红军、老革命。关于他的 故事,我都是从外婆口中得知,外婆回忆到,她的父亲大约是 1935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年代加入的共产党员,意味着战斗、 奉献和牺牲,可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不会退缩,抛头颅、洒热 血,他们勇往直前。那是一个仲夏的午后,外婆的父亲接到上级指 示,需要传送一份重要情报,条件艰苦,鬼子扫荡严重,39 公里的路程只能徒步进行,接到任务以后,路途遥远和形势险峻好像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唯一的牵挂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将这份情报送到指 定人的手中。 一路艰难险阻,途中,在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最为 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遇到了扫荡的鬼子,眼看就要暴露,幸运的 是在旁边就是一片坟地,他不假思索,连忙躲进坟子地,坟子地里 他整整待了三天两夜,鬼子从这个村撤走以后,他才从里面爬出来, 继续坚定的赶路,加快前进的脚步,顺利送到情报。这只是众多故 事中很小的一件往事,但是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让我们见证了信仰的力量、明白了共产党人的伟大。
从小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外婆,深深扎下光荣传统的“根”与“魂”, 她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 年, 22 岁的外婆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宣读入党誓词的那一刻, 终生难忘、无尚光荣。外婆的一生与父亲相比,平淡且无奇,但是 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也开出了建设新中国绚烂的花。她作为村里 的妇女主任、支部委员,样样工作跑在前头。她作为妇女主任,搞 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带领生产队搞经济,在多数队一年收入主 要靠粮食生产的大环境中,外婆带领着她的生产队搞集体猪场,还 发掘自己队里的手艺人,木匠、裁缝等,走街串户去做工,为生产 队挣工分。“那时候不兴奖金,兴的是大红花。戴上大红花那比什么 都值得骄傲。 我年年都戴啊”外婆回忆起来,时隔半个世纪,谈起那日往事,都是掩饰不住的幸福和骄傲。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外婆用她一腔的热情和对共产党的爱, 一路前行,理想和信念伴随她走到今天。直至今日,她还是那个自 己行动不便,催着自己的孩子在新年元月一 日就快去给我交上一年 的党费的老党员;直至今日,她还是那个告诫自己一代代孩子要艰苦朴素的老党员;直至今日,她还是那个对我万千叮嘱要守初心、担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的老党员。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你白了头发、沧了容颜,可是对毛主席 的爱戴、共产党的尊敬,只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历久弥新。相框换了 一遍又一遍,而毛主席的画像却是永恒的主题,我想这幅在你 22 岁 宣读入党誓词时父亲送给你的毛主席画像,会永不褪色、会陪你走更远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