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及时与合作伙伴达成商务合作,多亏县市场监管局启动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为我们办理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业务。今后,一定依法诚信经营,及时做好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近日,沂水锦园商贸有限公司刘经理高兴地对沂水县纪委监委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工作人员说。
在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该县纪委监委下沉涉企服务一线开展调研式监督时发现,有企业反映对信用修复“不知不会”,存在“多头跑”“来回跑”等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以企业信用修复为“小切口”问诊把脉,发力监督,以典型问题突破带动全面整体提升。
针对信用修复涉及部门多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会同县发改局、市场监管局系统梳理申请流程以及审核程序,以方便市场经营主体为出发点,组织14个执法部门开展“信用助企、上门服务”活动,通过大数据圈定、重要性评定、紧迫性确定列出95家企业服务名单,目前已上门修复67家企业、90条处罚信息,做到以“部门跑”代替“企业跑”“多头跑”。
为帮助失信主体掌握了解信用修复的政策,在履行法定义务后及时申请信用修复,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双归集、双提醒”机制。一方面,归集已处罚信息,事先告知提醒,推行“两书同达”,处罚机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让失信主体了解信用修复基本流程。另一方面,归集待修复信息,到期短信提醒,分批向达到最短公示期企业发送短信提醒,包括咨询电话、流程指引等内容,目前已发送560余条,引导13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对迫切需要修复信用的企业,我们督促相关部门推出‘容缺受理’机制。”县纪委监委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班负责人说。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全程网办,在企业因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活动急需信用修复时,对主要要件齐全、次要要件缺失,申请人承诺限期补交的,先行受理,避免企业“来回跑”。今年已为815户市场主体完成经营异常名录修复工作。
县纪委监委还注重系统施治,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函、督办函等措施,督促9家县直单位选择“工程招投标”“第三方服务”“企业融资”等“小切口”进行整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行一库生成、一张清单、一组流程、一个平台、一次验收、一个窗口“六个一”极简审批,审批效率提高了50%。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从‘小切口’入手,明确监督重点,凝聚监督合力,释放监督效能,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